【估價】單位RMB
價格待詢
: 焚香之于中國文人,是極雅素和高潔的行為,亦是一種儀式感很強的活動。“薄霧濃云愁永晝,瑞腦銷金獸”,這是李清照焚香時的情愫;“桂殿焚香酒半醒,露華如水點銀屏”,這是林鴻酒到微醺時的情思;“五風十雨亦為褒,薄夜焚香沾御袍”,這是湯顯祖夜間的思緒;“叩齒晨興秋院靜,焚香冥坐晚窗深”,這是白居易獨坐的閑適…… ? 香已然成為古人寄托情感的載體和生活激情的催化劑,古人對于香講究之極,更體現在香道用具的選擇之上。香爐作為必不可少的香道用具,自古以銅制,陶瓷制品居多,而真正用玉制作香爐的則大約出現在唐宋,明清時達到頂峰,且使用者多為文人雅士,自古君子以玉德比人格,這一點不難理解。焚香時通常在爐中放置點燃或未點燃的香料,其香氣由蓋部的透孔向外散放,繚繞迂回,滿堂清香。 ? 此玉爐通身以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而成,造型威儀端莊,用如此之大的和田白玉籽料切割琢磨,玉質溫潤似羊脂,通體潔白無結構,無瑕無疵,乃曠世罕見。制器者通過精心構思設計,將細膩瑩潤的大塊和田白玉籽料雕琢成香爐,古樸穹勁,飽滿肥厚,鼓腹圈足,爐身淺浮雕饕餮紋,面色威嚴,惟妙惟肖;爐兩側雙耳各為一螭龍,雕琢生動有趣;底部三獅足,敦實有力。觀其形,品其味,古樸厚重的造型,深得氣韻,精彩絕倫的玉雕技藝,鬼斧神工,溫和舒適的觸感,純厚的包漿,碩大的器形,獨步當今,絕世無雙!從中國和田玉器皿件雕琢歷史上看,此件玉爐不僅沿襲了歷代的工藝制作風格,并將這種傳統工藝與當代和田玉雕琢技術融會貫通,將中國的和田玉雕藝術推向了史無前例的新高度,也將傳統和田玉雕的神韻氣度及審美情趣推向了又一個巔峰,真乃是一件登峰造極的收藏逸品。 : “良玉雖集京師,工妙則推蘇郡”,明代宋應星在《天工開物》中曾這樣盛贊過蘇州玉工,蘇州自古便是玉雕之鄉,至全盛時,幾乎比戶可聞沙沙的琢玉之聲。1964年,馬慶華先生就出生在這片鐘靈毓秀的東吳大地,這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是他玉雕藝術生長的沃土,也是他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。 ? 工精者為匠,韻致者為師,馬慶華先生對于中國和田玉器皿件造型的理解、神韻氣度的把握,至今國內無人能出其右,而他追求的又是精益求精的治玉態度,所以每年能完成的作品屈指可數。自美術科班畢業后,馬慶華先生就職于蘇州玉雕廠從事玉雕的學習與創研,青中年時期以仿古見長,從業三十多年來專注于中國古制大型和田玉器皿件制作,馬慶華對藝術刻苦鉆研、孜孜不倦的追求,造就了他在和田玉器皿件雕刻上的至高成就,馬慶華也是中國玉器鑒賞界泰斗——原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先生首肯的玉雕大師。 ? 馬慶華在全面繼承古人精湛玉雕工藝的同時,融匯了當代人全新的人文精神和藝術追求,他所創作的玉雕作品選材均來自于新疆和田玉白玉籽料,用料考究、工藝精湛、立意高遠、氣韻傳神,似有古人遺風,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玉雕工藝的完美結合,代表著中國傳統玉雕工藝的最高水準及審美意趣,當代玉雕界素有的“北柳南馬”之稱,“馬”指的便是馬慶華先生。可以說馬慶華先生集傳統玉雕之大成,并引領著當代和田玉器皿件審美收藏的絕對新高度。 |